
9 😀
8 😒
51,71%
评级
$11.99
Accretion 评测
在开放的宇宙中,模拟扮演星球,使用相对论和天体物理学规则掠夺质量,从气体云逐步成长为行星,恒星甚至是超大质量黑洞。
应用程序 ID | 3614100 |
应用程序类型 | GAME |
开发人员 | ValarFerys |
出版商 | ValarFerys |
类别 | 单人游戏, 蒸汽雲, 完全支持控制器, 家庭共享 |
流派 | 独立, 动作, 模拟 |
发行日期 | 15 五月, 2025 |
平台 | Windows |
支持的语言 | English, Portuguese - Brazil, French, Italian, German, Spanish - Spain, Simplified Chinese, Traditional Chinese, Japanese, Greek, Russian, Korean, Spanish - Latin America, Turkish, Finnish, Ukrainian, Bulgarian, Czech, Danish, Dutch, Hungarian, Norwegian, Polish, Portuguese - Portugal, Romanian, Swedish, Vietnamese, Indonesian |

17 总评论
9 正面评价
8 负面评论
褒贬不一 评分
Accretion 已收集 17 条评测,其中 9 条好评,8 条差评,总体评分为“褒贬不一”。
评测趋势图
上方图表展示了 Accretion 在一段时间内的用户反馈趋势,显示了随着新更新和功能推出,玩家意见的动态变化。这一可视化数据有助于了解游戏的评价及其发展趋势。
最新 Steam 评测
本节展示了 {name} 在 Steam 上的最新 10 条评测,反映了玩家的多种体验和观点。每条评测摘要都包括总游戏时间,以及点赞和差评的数量,清晰展现社区反馈。
游戏时间:
164 分钟
这游戏真黄吧,我加速用力顶了一下,它不停地喷东西出来我就一直贴上去吸,因为没开护盾我也在喷,后面一堆凑过来吸我射出来的东西。它越是后退,我就越是靠近,再顶一下突然想起来还有个套立马就戴上继续顶,这次我没有射,它瞬间就喷的一发不可收拾!四处飞溅!吸你积积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讲几点
1.音效什么时候能安排,我还挺想听黑洞喷流能搞个什么音效,你别说太空不传声就不搞嗷!
2.你那AI是不是还读指令啊,我开无敌他也开,这个其实应该改成大质量靠近小质量的时候才会开启比较好点吧。或者你把读指令后延迟一两秒再触发也行啊,直接触发也太突兀了。
3.星球刷新的点位总是太过于聚拢了!经常我追逐一个球完毕后再回头,星体们直接以一维排列在我回头的正前方!什么九星连珠,赶紧改。
4.我接着打。
👍 : 4 |
😃 : 3
好评
游戏时间:
222 分钟
教程没有回放功能,敌方倾向于猎杀我方而非增加自身质量,缺乏敌方的碰撞惩罚导致敌方过于抱团
👍 : 0 |
😃 : 0
差评
游戏时间:
69 分钟
模拟物理还算可以,加上技能也有一定的策略性。但是问题有不少,挑几个致命性的说说:
1、低于自己100倍质量的天梯最多只有2%当前质量的质量速度,也就是说你要吃个差不多量级的天体非常久(虽然后面可以用技能去间接加快,但还是很慢),也就是说,成长非常缓慢。我不知道你作为单机为什么要把成长卡这么死
2、地图问题,如果你前期朝着一个方向一直走,那么很可能会遇不到任何的天梯,我比较离谱的一次,绕了五分钟就见到2个天体,直接关了重开了
3、你既然设置了这么长的成长曲线,那你不给保存功能是什么意思,非要让玩家连着打几个小时才能证明玩家很喜欢你的游戏吗?
4、碰撞会损失质量的想法很好,但你如果不慎撞击,会一直损失质量十几秒,某些情况下几乎会损失三分之一的质量,这十几秒时间不间断流失质量的负反馈非常强烈,对比你成长的缓慢简直一言难尽
👍 : 0 |
😃 : 0
差评
游戏时间:
498 分钟
[h1]画面升级但游戏性退步的太阳系行星2like[/h1]
[h3]用物理规律作为权威背书实则各种太空歌剧魔法[/h3]
玩法类似于需要保持一点距离的大鱼吃小鱼,由于碰撞伤害设定十分巨大,游戏并不允许星体直接合并。(即使是黑洞)
画面和粒子效果比较不错,一局游戏时间在30分钟左右。
正常玩法只能通过将质量小于自己的星体放在自己的引力范围内,游戏提供了一个技能让星体进入高维单方面吸收其他星体质量,这也是游戏星体变大的主要质量来源,后续还有各种技能,使得号称“真实物理规则”的游戏变得十分魔法。
设定吞噬速度只能达到对方质量的20%,直接吞噬需要双方质量差距大于100倍,使得面对大量小星体的时候手感极差。
0-0.1气体云-->0.1-1行星-->1-100恒星-->100-1000巨型恒星-->1000+黑洞
其中最折磨的是恒星阶段,需要磨蹭的时间巨长,这个阶段游戏体验很差,不推荐购买。
[h1]期待[/h1]
1. 加入直接出生为高级星体的选项。
2. 优化AI之间的互相追逐逻辑,否则根本体现不出引力作用。
3. 优化恒星到巨恒星阶段。
4. 优化吞噬机制。
5. 增加存档机制,方便玩家保存自己星体的状态。
👍 : 1 |
😃 : 0
差评
游戏时间:
68 分钟
不符合预期,为什么只追我一个,其他天体扎堆互相吸一会就搓一个大的出来,一靠近全都来抓我,他们互相之间还没有碰撞伤害,我一追其他的直接开始跑,ai扎堆互相吸都不会逃跑
👍 : 2 |
😃 : 0
差评
游戏时间:
107 分钟
说几个设计上非常影响体验的地方
1.NPC没有常规碰撞惩罚,导致最大的那几个永远凑在一起,越喂越大,想超车只能赌恒星爆发后的质量道具。这也就导致一维化的道具是纯纯的负收益,NPC互相吞噬质量,但是玩家被碰撞后不断损失质量。实测2000+质量的黑洞,一维化后秒寄。
2.质量的损失与增加量,是按损失方质量的百分比来计算的,也就是说玩家20质量时吸10质量,和200质量时吸10质量的效率是一样的,只有质量差超过100倍才能直接吃掉。这导致玩家的质量增长,其实是没什么收益的。
3.黑洞吸积盘的设计,非常鸡肋。蓝色质量似乎只会流向吸引范围内最大质量的天体,再加上第一条,NPC黑洞总是凑在一起,就导致即使开了吸积盘,玩家引力范围夺取的蓝色质量,也会流向质量最大的天体,而非玩家本身。
4.黑洞阶段周围似乎不会刷新大质量恒星与恒星,或者刷新的很少,导致质量偏低时只能去捡行星和星云吃,一直等黑洞堆里有黑洞降成大质量恒星后,再想办法撵出来吃。
5.教学关卡的教学信息,并没有回看的方式,如果忘记了道具的作用,那就只能重打教学关来看。
👍 : 2 |
😃 : 0
差评